鋼筆的發展史

你知道鋼筆是如何發展而來的嗎?

.

.

.

.

.

鋼筆,是沾水筆的進化版,是一種筆桿內藏水性墨水透過重力和毛細管作用持續供墨予筆尖的書寫工具。鋼筆的墨水可再填充,補充墨水方式常見的為更換卡式墨水管、活塞上墨、吸墨器、壓囊上墨、拉桿上墨、真空上墨或更罕見的上墨方式如潛艇上墨等。

關於蓄水鋼筆最早的歷史記錄可追溯到10世紀,這種最早的蓄水鋼筆一直使用到18世紀。發展進程很緩慢,不過,直到第19世紀初期,在生產過程中發明了一種穩定加速流的鋼筆專利。只有3點關鍵的發明,卻使鋼筆成為廣​​泛受歡迎的書寫工具。這些發明就是:銥製的金鋼筆尖、硬橡膠和能裝載在筆身內部的儲墨裝置。

上墨系统

上墨系统常見的有卡式墨水管、吸墨器、壓囊上墨、活塞上墨、滴入式上墨、拉桿上墨、潛艇上墨等方式:

  • 卡式:墨水管是將墨水封裝於密閉的墨水管,使用時再安裝於握位後方,利用突出於握位後方的導墨管刺破墨水管的封口,或頂開封閉墨水管的小珠讓墨水得以沿著導墨管流向筆尖,封閉墨水管的小珠另有一個功能,由於墨水管容積不大所存的墨水的重量可能不足以克服墨水與墨水管璧間的附著力(毛細現象),導致墨水積存於墨水管上方無法流入筆舌,此時墨水管內的小珠隨著書寫動作在墨水管內的運動即足以破壞墨水附著於墨水管璧的附著力。
  • 吸墨器(Converter):用于代替墨囊的可拆卸活塞储墨系统。
  • 壓囊上墨:握位後方連接一橡膠或矽膠材質之墨囊,墨囊內部即為儲墨之空間,通常墨囊外側會有一U形簧片保護墨囊,上墨時透過簧片擠壓墨囊排出空氣,解除壓力後利用墨囊回復原來形狀的負壓吸入墨水。
  • 活塞上墨:握位後方連接一段中空套筒,套筒內有一活塞連動於筆尾之旋紐可受該旋紐之控制於套筒中前後作動,當活塞後退時便於套筒內行程負壓,便可經由筆尖將墨水吸入並儲存於套筒中。
  • 滴入式:上墨的墨水直接儲藏在握位後方的筆管內,補充墨水時旋開握位直接以滴管將墨水注入筆管,優點是儲墨量大,缺點是容易滲墨造成污染。
  • 拉桿上墨:為壓囊上墨的一種變形。在筆桿上裝設一支拉桿,上墨時扳動拉桿壓迫筆桿內之墨囊上墨。
  • 月牙上墨:亦為壓囊上墨的一種變形。在筆桿上裝設一弧形(月牙狀)之按鈕,平時平貼於筆桿之弧形卡榫穿過筆桿與弧形按鈕間之縫隙,以防誤觸上墨機制,上墨時移除卡榫使月牙形卡榫得以下壓,壓迫筆桿內之墨囊上墨。
  • 錢幣上墨:亦為壓囊上墨的一種變形。在筆桿上開一長孔,上墨時將錢幣插入長孔以壓迫筆桿內之墨囊上墨。
  • 潛艇上墨:筆舌中藏有一鋼製呼吸管,於吸墨時伸出,透過筆尾之上墨尾桿排出空氣後造成負壓而吸入墨水,此方法為西華早期專利,構造複雜於1962年後已未生產此構造之鋼筆
文章參考/引用來源: wiki維基百科